English

世纪之交看世界

2001-01-03 来源:中华读书报 王 霁 我有话说

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把世界与中国推入了新世纪之门。

人类的天性是追求进步与理想。人类虽然在20世纪的百年之中历经沧桑,但在进入新千年时又对未来产生了新的憧憬。然而,人类也是每每生活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当中。就在即将迈过新世纪门槛之际,一些突发的事件使人们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科索沃战争。美国不但绕开联合国发动了科索沃战争,而且派飞机向中国驻南使馆丢炸弹。这一炸,轰毁了不少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美国梦。“先生为什么老是打学生?”中国人在百年前的疑惑与提问,百年后又以新的形式提了出来。

——金融危机。经济全球化正以势不可挡之势冲击全球,当一些学者正在向世人描绘和展示它给世界带来的光明前景时,一场空前的金融危机在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爆发,差点儿把某些国家洗劫一空。安南惊呼这是“全球化的第一次大危机!”

——海峡两岸关系。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决心,正当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的指引下致力于解决台湾问题时,台湾当局却沿着“台独”的方向越走越远。国际霸权主义者出于遏制中国的考虑,不但向台湾出售军火,而且以种种方式营造“不统不独”的局面,企图使台湾问题无限期地拖下去。面对海峡两岸政治关系出现的停滞、僵局甚至危机,一切善良的人们无不感到焦虑。

除此以外,世界上还有数不尽的地区冲突、灾荒饥馑、恶性事件……这些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一日千里的现代科技发展一起,构成了一幅十分不和谐的当代世界图景。于是,世界到底在向何处去?当今的时代还是不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人们能否有效地对付霸权主义?中国能够在当今世界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们要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21世纪?等等,又成了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这些问题,显然不仅是各国领导人和国际问题专家关心的问题,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但要真正透彻地分析和回答这些问题又绝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除了国际政治方面的问题以外,人类还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贫困和就业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地区热点问题、国际犯罪和恐怖主义问题、毒品问题,还有以艾滋病为代表的新型疾病的威胁问题等等。凡此种种,无不对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提出巨大的挑战。人们希望在21世纪建立一个十分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这种变动与期盼,呼唤着中国的专家学者能对当前的国际变化指点迷津。

当然,如今的人们对国际事务已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明,而要求从描述方式向理论方式转化。如今的人们也不满足于仅仅从经济或政治或军事单一学科对国际现象进行分析,而要求从单一学科向多学科、跨学科转化。如今的人们更不满足于用国际政治与国内问题相互割裂的眼光来看问题,一个高度一体化的世界,已经把各国国内的变迁与国际交往及世界性事务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要求从国际与国内相互关联的角度来审视当今世界发展的各方面问题。

本书在这种背景下诞生,它开辟了一个专家学者论坛,一个广泛交流的场所,为各种观点的对话、探索提供一个学术平台。

这是一本访谈录,邀请几十位著名的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学者,对重大的国际、国内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全面反映了我国各研究领域专家的观点与看法,以飨海内外读者。

从内容上看本书是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但又极富可读性。它具有以下特色:

它不仅仅是某位学者对国际问题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的看法,而是博采众家之长,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对丰富多彩的国际关系进行了全面的概括,展示了这一专家群体的研究成果。

正如书名《十字路口上的世界》所展示的,本书不是静止地描述国际格局,而是动态地阐明国际关系的历史、现状与特点,分析国际形势的未来走向。由于当代世界问题的复杂性,学者们对国际关系的许多问题也存在尖锐的争论,其观点、看法和结论存在着不少差异甚至对立。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本书没有掩饰学者之间的不同看法,而是让他们各抒己见,求同存异。

本书在向读者展示各位学者对国际关系问题的不同看法的同时,也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方法。我们生活在一个矛盾而复杂的时代,认识这个时代需要矛盾而复杂的方法,需要与现实密切结合的辩证思维,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需要分清世界历史的主流与支流,需要把握总的发展趋势与暂时的逆转。希望读者能在愉快的阅读之中,学习专家们分析问题、认识世界的方法。

我相信,本书会以它独特的形式、翔实的内容、全方位的思考引起读者的共鸣。在此,我谨向为本书成书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专家、出版社的策划人和编辑表示衷心的感谢,让我们和广大读者一起在各自的工作中,以各自的方式为构筑符合人类理想的21世纪而努力奋斗。

(本文为《十字路口上的世界——中国著名学者探讨21世纪的国际焦点》一书序,该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